- 杨秀秀;赵全明;苏工;
目的探讨血糖变异性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首次发生STEMI的2型糖尿病患者303例。入院后采集一般资料, 行实验室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CGMS)进行连续3 d的血糖监测反映血糖变异性, 然后根据反映血糖变异性的金指标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 MAGE)水平分为低MAGE组(186例)和高MAGE组(117例)。分析血糖变异性对2型糖尿病合并STEMI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1)心功能评价:高MAGE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值明显低于低MAGE组[(43.8±7.2)%和(52.3±8.5)%, t=4.912, P<0.001]。两组Killip分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31, P<0.001)。(2)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VEF值与MAGE(r=-0.367, P<0.001)、餐后血糖波动幅度(r=-0.274, P=0.003)、糖化血红蛋白(r=-0.238, P=0.010)、经对数转换的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r=-0.245, P=0.008)、空腹血糖(r=-0.229, P=0.021)水平呈负相关。Killip分级与MAGE(r=0.301, P<0.001)、餐后血糖波动幅度(r=0.228, P=0.022)、经对数转换的hs-CRP(r=0.234, P=0.019)、糖化血红蛋白(r=0.195, P=0.041)、空腹血糖(r=0.193, P=0.045)水平呈正相关。(3)多因素逐步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GE水平是LVEF的独立危险因素[t=-2.279, P=0.005, 95%CI:-3.160~-0.219], MAGE水平是Killip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χ2=5.673, OR=1.665, 95%CI:1.095~2.534, P=0.017]。结论血糖变异性大对2型糖尿病合并STEMI患者左心功能减低有显著影响。
2019年03期 v.35;No.03 193-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 张萍淑;吴小英;钱琳琳;乔思佳;刘妍;元小冬;
目的分析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ex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EICAO)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开滦总医院的96例慢性单侧EICAO患者作为病例组(EICAO组), 另选取3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Ⅰ级侧支循环的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COA)、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PCOA)、Ⅱ级侧支循环的眼动脉、软脑膜侧支循环开放率以及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Vm)和搏动指数。结果左、右侧EICAO组, Ⅰ级侧支循环开放率分别为86.96%(40/46)、96.00%(48/50), Ⅱ级侧支循环开放率分别为78.26%(36/46)、88.00%(44/50), 两组Ⅰ级侧支循环开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P=0.043), Ⅱ级侧支循环开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44, P=0.060)。左、右EICAO组的左、右侧分别与对照组同侧相比较, 颈总动脉的Vm[左侧EICAO组左侧:(24.08±9.25) cm/s, 对照组左侧:(32.52±3.28) cm/s, P<0.01;右侧EICAO组右侧:(22.20±5.51) cm/s, 对照组右侧:(31.58±3.35) cm/s, P<0.01]、颈内动脉终末段(the end-carotid artery end stage, TICA)的搏动指数[左EICAO组左侧:0.78±0.17, 对照组左侧:0.92±0.08, P<0.01;右EICAO组右侧:0.75±0.19, 对照组右侧:0.91±0.10, P<0.01]、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的Vm[左EICAO组左侧:(40.29±20.61) cm/s, 对照组左侧:(55.72±5.60) cm/s, P<0.01;右EICAO组右侧:(37.10±19.70) cm/s, 对照组右侧:(53.70±6.28) cm/s, P<0.01]、MCA的搏动指数[左EICAO组左侧:(0.74±0.19), 对照组左侧:(0.87±0.10), P<0.01;右EICAO组右侧:(0.69±0.23), 对照组右侧:(0.90±0.08),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受损NIHSS评分:左侧EICAO组正常17.39%(8/46)、轻度39.13%(18/46)、中度30.44%(14/46)、中重度13.04%(6/46);右侧EICAO组正常18.00%(9/50)、轻度54.00%(27/50)、中度24.00%(12/50)、中重度4.00%(2/5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结论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的同侧颈总动脉及其远端大脑中动脉呈血流动力学低灌注状态, 并可伴有神经功能受损。
2019年03期 v.35;No.03 199-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 李占彪;张红磊;祝春燕;
目的探讨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引流术联合自体血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60例。研究组采取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引流术联合自体血清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取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引流术联合尿激酶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 Health Stroke Scale , NIHSS)评分分别为(4.70±0.99)、(4.71±1.02)分, 治疗后分别为(9.57±1.54)、(6.63±1.35)分, 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4, P=0.957);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研究组:t=20.605, P=0.000;对照组:t=8.790, P=0.000);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20, P=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分别为(45.61±4.13)、(44.98±2.19) ng/L, 治疗后分别为(13.72±2.19)、(26.17±2.51) ng/L, 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4, P=0.299), 治疗后两组患者IL-6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研究组:t=52.841, P=0.000;对照组:t=43.740,P=0.000), 治疗后研究组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8.951, P=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分别为(63.01±4.22)、(62.96±4.21) μg/L, 治疗后分别为(40.92±3.12)、(55.67±4.02) μg/L, 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5, P=0.948), 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研究组:t=32.604, P=0.000;对照组:t=9.933,P=0.000), 治疗后研究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2.453, P=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一氧化氮分别为(33.46±4.27)、(32.97±4.25) μmol/L, 治疗后分别为(54.15±3.11)、(43.17±3.22) μmol/L, 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0, P=0.530), 治疗后两组患者一氧化氮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研究组:t=30.339, P=0.000;对照组:t=14.818, P=0.000), 治疗后研究组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8.999, P=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内皮素1分别为(84.43±4.22)、(84.51±4.26) μg/L, 治疗后分别为(57.47±5.07)、(70.14±5.12) μg/L, 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5, P=0.738);治疗后两组患者内皮素1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研究组:t=22.889, P=0.000;对照组:t=10.662, P=0.000),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内皮素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9.226, P=0.000)。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33%(53/60), 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 44/6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7, P=0.037)。结论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引流术联合自体血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9年03期 v.35;No.03 204-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 慕开达;薛莉;姚蔚;杨燕萍;翟迎九;张菁;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 NLRP3)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 随机选取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2017年1月体检人员84名, 通过肝脏超声明确有无NAFLD, 分为NAFLD组(27例)及正常对照组(57例), 分析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肝功能、血脂、血糖、肌酐、尿酸等生化指标;运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外周血NLRP3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NLRP3与NAFLD的关系。结果 NAFLD患病率为32.1%(27/84)。NAFLD组患者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及尿酸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23);NAFLD组血清NLRP3浓度为(5.1±1.8) μg/L, 正常对照组为(3.9±1.4) μg/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1, 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NLRP3是NAFLD发生的风险因素(OR=1.537, P=0.021)。结论 NLRP3水平在NAFLD患者血清中上调, 与NAFLD的发生相关。
2019年03期 v.35;No.03 209-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 韩梅;张驰;关秀军;汪晗;李芳;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心绞痛分型标准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组39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组45例, 另选择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7名作为对照组, 比较3组血脂指标及血清内脏脂肪素、hs-CRP及TNF-α水平, 分析心绞痛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与hs-CRP及TNF-α水平的相关性, 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内脏脂肪素、hs-CRP、TNF-α及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DL, Ox-LDL)水平的诊断价值。结果 3组研究对象空腹血糖、尿酸、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AP组患者收缩压为(134.27±11.96) mmHg、舒张压为(84.23±7.15) mmHg, UAP组的收缩压为(135.98±12.33) mmHg、舒张压为(84.47±7.22) mmHg, 均高于对照组[收缩压(121.49±9.97) mmHg和舒张压(77.38±6.94) mmHg](P均<0.05), 但SAP组与UA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UAP组内脏脂肪素水平[(6.57±1.36) μg/L]高于SAP组[(4.62±1.08) μg/L]和对照组[(4.27±1.03) μg/L](P均<0.05), 但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血清hs-CRP为(12.38±2.63) mg/L、TNF-α为(4.35±0.28) ng/L、血浆Ox-LDL为(617.32±53.48) μg/L, SAP组血清hs-CRP为(8.29±1.74) mg/L、TNF-α为(1.82±0.34) ng/L、血浆Ox-LDL为(418.57±43.85) μg/L, 均高于对照组[hs-CRP为(4.06±1.52) mg/L、TNF-α为(0.98±0.13) ng/L、Ox-LDL为(213.64±32.83) μg/L](P均<0.05) , 且UAP组高于SAP组(P均<0.05)。SAP组、UAP组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与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尿酸、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相关性(P均>0.05);SAP组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与血清hs-CRP、TNF-α水平及血浆Ox-LDL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87、0.634、0.656, P均<0.05);UAP组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与血清hs-CRP、TNF-α水平及血浆Ox-LDL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721、0.652、0.673, 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 血清内脏脂肪素、hs-CRP、TNF-α水平及血浆Ox-LDL水平对鉴别不同类型心绞痛的AUC均在0.7附近, 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在0.6以上。结论 UAP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显著高于SAP患者, 其水平与血清hs-CRP、TNF-α及血浆Ox-LDL水平具有相关性, 该4项指标对鉴别诊断不同类型心绞痛均具有一定的预测诊断价值, 可为鉴别不同类型心绞痛提供参考。
2019年03期 v.35;No.03 212-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 刘一炫;赵雅红;谢富兰;蒙荣森;靳文;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功能和数目的变化关系研究。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80例, 均予以头颅磁共振成像或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病理检查、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分组, 分为硬斑块组(n=42)、软斑块组(n=38), 同时选择健康查体者4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 均采集10 ml肘部静脉血, 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单核细胞, 培养采集贴壁细胞, 予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 评估软斑块组和硬斑块组的内皮祖细胞数目、迁移能力、增殖能力、粘附能力。结果正常对照组增殖细胞数(0.847±0.037)个、迁移细胞数(27.697±8.248)个、粘附细胞数(46.184±7.876)个, 明显高于硬斑块组[分别为(0.647±0.019)、(18.643±3.289)、(32.165±4.325)个]及软斑块组[分别为(0.679±0.023)、(23.576±6.327)、(40.587±6.523)个](P均<0.001);而硬斑块组增殖、迁移及粘附细胞数均低于软斑块组(P均<0.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和功能密切相关, 硬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较少, 其增殖、迁移、粘附能力受损。
2019年03期 v.35;No.03 218-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 曹军丽;王欣;郑磊;高立明;徐红梅;陈兰兰;付宝红;董立新;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胶囊一线治疗无敏感基因突变或基因状态不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无敏感基因突变或基因状态不明的非小细胞肺癌104例作为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均拒绝静脉化疗, 入选的104例患者采用数字法按1:1随机分入治疗组(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胶囊组)和对照组(替吉奥胶囊组), 但治疗组2例患者因个人原因后转入对照组。即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胶囊组50例, 替吉奥胶囊组54例。整个治疗观察过程中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8.0%(24/50)与27.8%(15/54)(χ2=4.530, P=0.033), 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2.0%(41/50)与74.1%(40/54)(χ2=0.947, P=0.331), 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6.6个月和3.4个月(t=25.555, P=0.000), 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16.0个月和10.5个月(t=59.439, P=0.000),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0% (41/50)与70.4%(38/54)(χ2=1.923, P=0.166), 其中≥3级的不良反应分别为18.0%(9/50)与13.0%(7/54)(χ2=0.506, P=0.477), 两组均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导致的死亡发生。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无敏感基因突变或突变状态不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不良反应可耐受, 可用于不愿意接受静脉化疗的患者的一线治疗。
2019年03期 v.35;No.03 221-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 张辉;陶建峰;王爱军;王茜;
目的探讨应用EndoButton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第二医院自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26例, 共计26膝, 年龄14~29岁。所有患者均使用自体半腱肌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手术, 髌骨内侧采用双隧道技术, 股骨侧使用单隧道技术。术后共随访24例, 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以治疗前、后Kujala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髌骨适合角和髌骨倾斜角的变化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获得随访患者均无再脱位发生, 恐惧试验均阴性。术前Kujala评分及Lysholm评分分别为(59.67±5.28)分和(61.75±5.45)分, 术后末次随访其相应评分为(87.21±4.21)分和(90.13±2.47)分, 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98, -23.24, P均<0.01), 髌骨适合角由术前(23.17±3.63)°变为术后(14.17±2.01)°,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2, P<0.01);髌骨倾斜角由术前(18.33±3.92)°变为术后(2.45±1.10)°,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0, P<0.01)。结论应用EndoButton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疗效可靠。
2019年03期 v.35;No.03 227-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 刘开全;王丽云;刘学锋;焦健;郭志斌;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联合下肢反馈训练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河北省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收治的58例行关节镜下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的髌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 按康复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采用下肢智能反馈系统进行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18例, 良6例, 中2例, 优良率92.30%(24/26);对照组临床疗效:优19例, 良9例, 中4例, 优良率87.50%(28/3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0, P>0.05;χ2=0.36,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B?stman髌骨骨折功能各项评分:疼痛(3.3±0.8)分、膝运动范围(3.2±0.7)分、工作(1.8±0.3)分、肌肉萎缩(1.8±0.2)分、辅助物(2.9±0.6)分、积液(1.2±0.4)分、打软腿(0.3±0.2)分、爬楼梯(0.3±0.2)分、总分(15.0±2.2)分, 治疗后分别为疼痛(5.7±0.4)分、膝运动范围(5.8±0.2)分、工作(3.6±0.5)分、肌肉萎缩(3.5±0.6)分、辅助物(3.7±0.4)分、积液(1.8±0.3)分、打软腿(1.7±0.4)分、爬楼梯(1.7±0.5)分、总分(28.3±1.6)分,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62、19.15、16.47, 14.78、6.96、7.18、17.26、14.16、26.30, P均<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B?stman髌骨骨折功能各项评分:疼痛(3.4±0.6)分、膝运动范围(3.1±0.6)分、工作(1.9±0.4)分、肌肉萎缩(1.7±0.3)分、辅助物(2.8±0.5)分、积液(1.1±0.3)分、打软腿(0.4±0.2)分、爬楼梯(0.4±0.2)分、总分(14.8±2.3)分;治疗后分别为疼痛(5.2±0.6)分、膝运动范围(4.9±0.7)分、工作(3.1±0.6)分、肌肉萎缩(2.5±0.5)分、辅助物(3.2±0.4)分、积液(1.3±0.4)分、打软腿(1.3±0.3)分、爬楼梯(1.2±0.4)分、总分(22.7±2.5)分,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26、12.44、10.16、8.17、3.38、3.22、15.14、11.31、14.13, P均<0.05)。治疗后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4、6.34、3.39、6.93、4.73、5.28、4.35、4.23、9.89, P均<0.05)。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前(30.2±6.1)°、术后2周(85.6±6.8)°、术后4周(100.6±7.5)°、术后6周(118.5±8.3)°、术后8周(138.9±8.2)°, 对照组术前为(29.3±7.2)°、术后2周为(74.8±6.9)°、术后4周为(92.8±7.8)°、术后6周为(102.8±9.4)°、术后8周为(121.1±7.3)°, 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大(F组内=124.58, P<0.05);观察组膝关节活动范围升高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F交互=11.78, P<0.05);观察组膝关节活动范围整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组间=36.27,P<0.05)。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KSS评分:术前为(40.5±8.8)分、术后2周为(66.4±9.0)分、术后4周为(76.8±9.1)分、术后6周为(83.4±9.5)分、术后8周为(89.4±8.1)分, 对照组患者术前为(38.9±9.2)分、术后2周为(60.1±8.3)分、术后4周为(70.4±8.2)分、术后6周为(77.6±7.3)分、术后8周为(82.5±8.6)分, 两组患者KSS评分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大(F组内=84.32, P<0.05), 观察组KSS评分升高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F交互=8.94, P<0.05), 观察组KSS评分整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组间=28.52, 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后应用下肢反馈训练系统能促进髌骨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2019年03期 v.35;No.03 231-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 刘倩;杨伏猛;徐同道;丁群;刘晓东;赵明;赵长新;梁伟;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 serum amyloid A, SA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 RBP)对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收集2017年1-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2例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UACR)将其分成3组:单纯糖尿病组(NA组)60例、早期DKD组(MA组)63例和临床DKD组(CP组)59例;同期选取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NC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SAA和RBP水平;并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进行DKD诊断效能的分析;进一步对DKD风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和病例组血清SAA浓度分别为(6.88±2.82)、(37.21±20.58) mg/L, 其中NA组、MA组和CP组血清SAA浓度分别为(16.33±5.98)、(40.97±15.62)、(54.43±22.91) mg/L;对照组和病例组血清RBP浓度分别为(37.56±10.51)、(69.26±21.23) mg/L, 其中NA组、MA组和CP组血清RBP浓度分别为(52.66±14.31)、(69.66±15.52)、(85.70±19.51) mg/L,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AA和R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0.36, P<0.05;t=11.11, P<0.05), 且伴随DKD病情进展而不断升高(F=83.6, P<0.05;F=59.2, P<0.05)。血清SAA和RBP对DKD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1.8%、84.1%, 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度为90.9%。回归分析显示, SAA、RBP以及UACR是DKD发生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OR值(95%CI)分别为1.391(1.068~1.812)、1.212(1.085~1.353)、1.148(1.038~1.270), P均<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肾损伤时血清SAA和RBP均明显升高, 两者对于DKD早期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19年03期 v.35;No.03 237-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 解蓓蓓;张媛;李宏杰;曹元华;张金红;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后创面缝合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术后创面缝合与否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后创面缝合术, 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后创面开放, 不进行缝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患侧输卵管通畅情况以及术后1年两组患者宫内妊娠率及患侧输卵管重复性异位妊娠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患侧输卵管通畅58例(85.3%)、通而不畅7例(10.3%)、不通3例(4.4%), 对照组分别为39例(60.9%)、12例(18.8%)、13例(20.3%), 观察组患者患侧输卵管通畅率优于对照组(Z=6.215, 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宫内妊娠率(69.1%, 47/68)明显高于对照组(37.5%, 24/6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 P<0.05);患侧输卵管重复性异位妊娠率(10.3%, 7/68)明显低于对照组(26.6%, 17/6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6, 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后创面缝合术能提高患者术后患侧输卵管通畅率及宫内妊娠率, 并降低患者术后发生患侧输卵管重复性异位妊娠的概率。
2019年03期 v.35;No.03 242-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 周锋;黄万钟;夏瑜;彭琼纯;付建春;
目的研究氨磷汀对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接受mFOLFOX6方案化疗的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mFOLFOX6方案化疗, 研究组则在使用mFOLFOX6方案化疗前予以氨磷汀静脉滴注。分别比较两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情况, 化疗前、后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S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SCV)水平, 近期疗效以及血液毒性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周围神经毒性总发生率为17.50%(7/40), 对照组为82.50%(33/4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3.800, P值为0.000)。化疗后研究组正中神经、腓神经的SCV水平分别为(53.68±3.02)、(54.96±3.01) m/s, 对照组分别为(45.17±3.07)、(44.97±3.03) m/s,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498、14.794, P值均为0.0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35/40), 对照组为90.00%(36/4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723)。研究组血液毒性总发生率为42.50%(17/40), 对照组为77.50%(31/4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208, P=0.001)。结论氨磷汀对肿瘤化疗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的预防效果较好, 能降低血液毒性反应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9年03期 v.35;No.03 246-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 王喜梅;孙伟;夏权斌;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风湿因子、人核因子κB受体活因子配体水平的影响, 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6例。对照组单独应用雷公藤多苷片(每次10 mg, 3次/d, 口服)进行治疗, 疗程3个月。观察组应用雷公藤多苷片(每次10 mg, 3次/d, 口服)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按照0.4 mg/kg皮下注射, 1次/周)进行治疗, 疗程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风湿因子、人核因子κB受体活因子配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4%(61/6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53/6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7,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风湿因子、人核因子κB受体活因子配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74、0.103、0.359, 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风湿因子、人核因子κB受体活因子配体水平分别为(20.8±11.5) ng/L与(27.3±13.1) ng/L, (258.4±54.5) U/L与(298.1±49.5) U/L, (0.083±0.021)pmol/L与(0.197±0.064)pmol/L,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29、4.381、13.750, P均<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7/66), 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5%(1/6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0, P<0.05)。对照组1年复发率为25.0%(13/52), 观察组为6.7%(4/6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72, 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较好, 降低了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风湿因子、人核因子κB受体活因子配体的水平,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
2019年03期 v.35;No.03 250-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 畅华;张雪;李白雪;郭科军;姚霁航;
目的观察埃兹蛋白(Ezrin)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表达及下调后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凋亡及增殖变化, 探讨其是否可能作为靶向治疗候选基因。方法对来源于2017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上海细胞研究所子宫内膜癌细胞株根据干预方式分为siEzrin转染组及空白对照组, 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quantificational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Ezrin及mRNA, 采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转染HEC-1B细胞, 对Ezrin表达进行下调。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 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3-(4, 5-dimethyl-2-thiazolyl)-2, 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 MTT]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Western blot显示, Ezr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31.742±5.832)、HEC-1A(16.326±3.135)、HEC-1B(17.636±4.426)及KLE(14.862±5.109)细胞株中均有表达;qRT-PCR显示,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2.513±0.725)、HEC-1A(1.655±0.692)、HEC-1B(3.237±0.411)及KLE(0.962±0.235)细胞株中均有表达, 在HEC-1B细胞中Ezrin蛋白及mRNA表达最高(F=6.173, P<0.05;F=7.042, 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siEzrin转染组HEC-1B细胞停留在G1期及G2期比例少, S期比例增高(t=3.118, P<0.05;t=5.435, P<0.05;t=3.332, P<0.05), Ezrin下调后HEC-1B细胞凋亡率从(9.84±2.37)%增加至(17.64±5.96)% (t=8.963, P<0.01);MTT检测显示,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在72 h及96 h siEzrin转染组HEC-1B细胞增殖能力降低(t=3.209, P<0.05;t=3.726, P<0.05)。结论下调Ezrin表达使子宫内膜癌细胞更多停留在S期, 促进其凋亡, 抑制增殖, Ezrin可作为子宫内膜癌靶向治疗候选基因。
2019年03期 v.35;No.03 25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 解国清;邵艳;李雷;刘斌;周晶晶;彭孟岐;
目的分析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以及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就诊于解放军第三零九医院的经蒽环类/紫杉类治疗失败的78例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随机将患者分为SOX组(38例)和GP组(40例), SOX组患者使用替吉奥与奥沙利铂进行SOX化疗方案, GP组患者使用吉西他滨与顺铂进行GP化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 SOX组和GP组患者的客观反应率分别为31.5%(12/38)和32.5%(13/40), 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5.8%(25/38)和70.0%(28/40), 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1.000和0.809)。GP组、SOX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6、5.5个月,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 SOX组患者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23.7%(9/38), GP组为27.5%(11/4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9);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28.9%(11/38)、30.0%(12/40), 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920)。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及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均为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有效药物, 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2019年03期 v.35;No.03 259-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 任常军;武利杰;王萌萌;徐瑞红;张明静;郝玲;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referon-γ, 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 IL-12)、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 IL-18)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HB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及石家庄市第五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HBsAg阳性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75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新生儿脐血乙型肝炎五项及HBV DNA检测结果, 将其中检测结果阳性的17例作为宫内感染组, 检测结果阴性未发生宫内感染的58例作为宫内未感染组, 43例HBsAg阴性的健康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新生儿脐血细胞因子IFN-γ、IL-4、IL-12、IL-18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宫内感染组新生儿的IFN-γ、IL-4、IL-12、IL-18水平分别为(409.51±51.77)、630.51(612.49, 647.33)、85.60(56.11, 133.99)、32.41(23.04, 87.53) ng/L;宫内未感染组分别为(523.87±38.45)、573.33(531.95, 598.38)、186.53(77.77, 302.66)、125.99(63.32, 202.73) ng/L;对照组分别为(509.39±73.02)、565.83(443.40, 620.82)、199.89(128.92, 289.30)、152.98(86.76, 188.57)ng/L。宫内感染组IFN-γ、IL-4、IL-12、IL-18与宫内未感染组、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宫内未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生儿脐带血中IFN-γ、IL-12、IL-18的降低, IL-4水平的升高, 致使机体病毒清除能力下降, 导致HBV清除失败, 从而发生新生儿HBV宫内感染。
2019年03期 v.35;No.03 26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 赵文利;杨文利;闫洁;
目的探讨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4.0中文版对2010年2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儿童医院成功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42例患儿(移植组)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 采用1:1配对的研究方法, 选择与患儿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42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其与健康对照组的生存质量并分析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移植组年龄(10.3±3.9)岁, 移植后的平均时间为(2.76±1.15)年, 移植组的体质量和就学人数均低于健康组(P均<0.05);移植组在生理、学校功能得分均低于健康组[(82.72±13.40)分与(91.32±5.90)分、(75.12±15.66)分与(88.33±10.01)分, t值分别为3.72、6.18, P均<0.05], 总体生存质量、情感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得分与健康组相近,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移植组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唯一与生存质量相关的因素(P=0.030)。结论儿童移植存活者与健康同龄儿童的生活质量相当;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与生活质量总体较差有关。
2019年03期 v.35;No.03 268-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